时代之问下,汽车业又给出了什么样的答案?
崛起与绽放、挣扎与野心、争执与抉择交织在崭新的“两会”间,大时代下的汽车人正在全新的“两会”中群策汽车未来,关于国企改革、新能源、中国品牌发展上试图给出一个更清晰的方向,这背后更是一个繁荣的中国汽车产业在新时代里,正跃跃欲试地承担着更多的时代重任。
记者|姜鹏
进入三月,“两会”自然成了目光聚焦点。这是一次意义不凡的“两会”,一面在恢弘的“十九大”急速铺成下的大时代转变,以及处于改革开放40周年的历史新风口中,2018年“两会”的献言献策正指引着中国如何走上更高质量的发展之路;另一面,在能源、环境、民生、产业结构的巨大压力推高的发展不确定性中,也期待着“两会”给出更清晰的答案。
这注定了2018年的“两会”是全新的,而这股全新的力量也让深处变革的每个产业感受到了强劲脉搏的同时遭遇了时代之问。
强大而又繁荣的汽车行业在“制造强国”的战略推进中更是如此。过去的2017年,中国汽车产业以近3,000万辆的成绩连续9年成为了全球第一的市场;方兴未艾的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79.4万辆和77.7万辆,连续三年位居世界第一,累计保有量占全球市场保有量50%以上;围绕着智能网联化、电动化,造车新势力的不断崛起更是让汽车行业躁动不安,更是成就不凡。
但同时,以低增长、多维度、强竞争的新常态也困挠着汽车产业的升级与增长,让汽车业在结构转型中也面临着巨大的不确定性。被政策、市场捆绑的新能源亟待寻找到新平衡,彻底释放活力;围绕着供给侧改革,国企改革如何实现高质量的发展,是通过兼并重组还是混合所有制改革来促进产业大繁荣成了更多人疑问;全面进入淘汰赛的自主品牌如何实现品牌向上,在全球市场上得到更多的认可?
关于行业转型、关于技术路线、关于政策引领,崛起与绽放、挣扎与野心、争执与抉择交织在这个时代洪流之中,也让历届两会最多的汽车人一道立足当下,群策汽车未来。
首次以全国人大代表参与的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更关心国企改革,这同样也是一汽集团董事长徐留平热衷点;谈技术突破的东风公司技术中心主任谈民强、讲政策推动的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以及意图从产业结构调整的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尹同跃,都在用各自方式为新能源加速发展献策;长安汽车总裁朱华荣与尹同跃不约而同地把重心放在了自主品牌的发展上;而 “两会”的“老人”吉利汽车董事长李书福坚持以发展甲醇汽车来展现对于能源、环境问题的思考……
这些判断与建议,叠加在一个昂扬向上充满自信的新中国下,正引领着汽车行业汹涌向前,在热闹不凡中尝试给汽车业一个更清晰的方向与答案。
国企改革正当时
“就汽车行业、国企改革、精准扶贫以及民生等领域方面,会提出一些建议。”3月2日才飞抵北京的曾庆洪在参加2018年两会之前就透露出了他的提案,这其中国企改革俨然成为了重心。
当然,这对于数目众多又顽疾在身的汽车国企更显急迫。目前,繁荣的汽车行业不容忽视的现实是,囿于体制机制的僵化,汽车国企能够展示的活力与要落后于民营企业。事实上,在过去的十八大中、在供给侧改革的推进中,汽车国企改革俨然成为了主旋律。
在一汽集团,徐留平自去年8月掌舵后围绕着自主品牌展开了全面的改革,成立红旗事业部、奔腾事业部、打散技术中心,徐留平对组织结构的三板斧有力地对繁杂冗赘的架构进行了大幅精简,缩短和优化管理与沟通流程,提高了效率;为红旗输入高端人才,实现全体起立、能上能下、竞聘上岗,徐留平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改变着人才流动方向,打通了向上通道,从机制、结构、人才通道三个方面亮剑;东风公司的过去两年中,“掌门人”竺延风将优化机构整合资源以及实施市场化人才选配作为东风改革的两条主线。
但尽管深化改革不断推进,但与民营车企相比,汽车国企活力与效率依然有所不及,一个最为直观的比较就在于自主品牌的发展上。
2017年,吉利与长城不仅成为了自主品牌发展的排头兵,高端品牌LYNK&CO与WEY的成功推出更是引领着自主品牌的未来,而比亚迪在新能源发展上的优势也日益明显,三家民营企业崛起的推动力之一就在于机制体制的活力与高效。
而对于庞大而又根深蒂固的汽车国企来说,在意识到深化改革已经时代所趋下,如何在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结构调整、战略性重组中推动汽车国企做强做优做大已成为国企改革的新要求,这同时也成了2018“两会”期间的追问。
“在这样一场深刻变革中,面对各种困难,我们不能等着‘给答案’,而要主动‘解方程’。”时下焦点人物之一的徐留平则认为需要国家在行业层面加快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
热门推荐
查看更多精彩
精彩推荐
热门车型
进入车系
哈弗H6
厂商指导价(万):8.88-14.68万
级别:紧凑型SUV
保修:3年或6万公里
变速箱:手动|自动|双离合
排量(L):1.3T|1.5T|2.0T
版权声明:文章来自于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
上一篇:上一篇:政府工作报告透露汽车行业哪些政策风向?
下一篇:下一篇:别说不知道!两会关于汽车的政策和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