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学习贯彻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访谈3
嵩明县委书记杨相来:
勇争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前10强
省第十次党代会的胜利召开,不仅为全省未来5年的发展描绘了宏伟蓝图,也为嵩明更加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开创跨越式发展新局面指明了方向。
嵩明县委书记杨相来介绍,近年来,嵩明依托突出的交通区位优势、完善的产业优势、丰富的资源优势和配套的人才优势,在“十二五”期间取得了优异成绩。2015年全省县域经济争先进位考核中,嵩明从第68位跃居至第10位,进入了全省科学发展先进县前10强。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嵩明迎来了交通大发展、园区快建设的发展机遇。2016年,全县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167亿元,增长30%,其中,工业固投预计完成20亿元,同比增长64.8%;规上工业增加值预计同比增长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完成30.2亿元,增长14.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1.52亿元,完成年度目标的100%。
作为滇中门户的嵩明,既是全省最重要的产业聚集地、滇中新区和全市的重要发展极,也是全市加快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的功能拓展区。为此,嵩明将抢抓机遇,趁势发展。
抢抓机遇,打造滇中交通枢纽中心。2016年,嵩明在交通路网建设方面的投资达78.25亿元。刚刚通车的小龙高速、沪昆高铁,为嵩明发展提供了更为便利的交通条件。随后,嵩昆高速、东南绕城高速也将相继开通,地铁嵩明试验线、杨嵩大道等相继开工,嵩明不仅将形成以高速公路、快速干线、高速铁路、地铁为主骨架,次级干线为有力补充,县乡道路为有效延伸的基础设施交通网络,还将成为滇中经济圈的交通大枢纽。“十三五”期间,嵩明境内预计投入交通路网规划、建设及养护的资金将达325.954亿元。
不断夯实园区发展基础,壮大产业发展优势。目前,嵩明杨林经开区,建成区面积达8.7平方公里,引进企业达221户,世界500强和中国500强企业16户。嵩明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集3个“国字头”为一体,入驻国内外知名企业近30家,实现年产值7亿元,出口规模4500万美元。省级嵩明高校职教园区,作为省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实验区,已拥有13所高校8.6万名师生。下一步,嵩明将依托高铁站及周边高速路网,不断提速园区发展。
扎实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统筹抓好城市形象提升、特色集镇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和产业新城建设等工作,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闯出一条独具嵩明特色的“以产兴城、以城带产、产城融合、城乡统筹”的发展道路。
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扎实推进以牛栏江保护为重点的水环境综合治理,继续巩固“一山一水”生态修复工程成效,抓好重点水源区管理保护,深入实施城乡园林绿化、生态廊道建设、天然林保护、森林抚育、生态修复等工程,持续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推动全县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接下来,嵩明将进一步抢抓机遇,努力实现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勇争全市发展前列和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前10强目标,努力建设滇中经济圈最具活力、最具潜质、最具投资优势的开放区域和昆明宜居宜业新辅城。(昆明日报 记者杨阳报道 杨艳辉摄)
禄劝县委书记焦林:
巩固脱贫成果 实现持续发展
“省第十次党代会,是在全省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禄劝县委书记焦林说,省党代会确定的发展思路、奋斗目标、工作举措,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禄劝做好各项工作的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为禄劝实现脱贫摘帽、跨越发展、全面小康指明方向。
焦林介绍,省第十次党代会结束后,禄劝迅速行动,抓好会议精神的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当前,禄劝紧扣“全面脱贫全面小康、民族团结示范区、生态文明排头兵”建设目标,已明确“脱贫攻坚、全面小康”的发展主题、“产业强县、科教兴县、文旅活县、生态立县”的发展思路和建成“脱贫攻坚示范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生态文明示范县、休闲旅游集散地、滇中北部交通枢纽”的发展目标。
作为2016年全省首批、全市首家脱贫摘帽的少数民族县,禄劝在脱贫攻坚战中的基本做法和总体成效主要体现在10个数字上,即:“一”:紧紧盯住脱贫摘帽这一政治任务、民生工程,明确了“当下、近期、远期”的高标准脱贫目标;“二”:严格落实市委、市政府“两进两出两对接一提升”脱贫思路;“三”:组织三个“百日会战”,实现脱贫攻坚的有序推进;“四”:抓住“房、路、水、业”四个重点,破除发展瓶颈,夯实持续发展基础;“五”:着眼精准,做实“精准识别、思想发动、精准施策、项目实施、资金落实”五个“到户到人”,实现精准脱贫;“六”:持续开展进百家门、吃百家饭、结百家情、解百家难、励百家志、圆百家梦“六个百家”活动;“七”:创新脱贫攻坚“指挥、目标、动员、措施、责任、监督、考核”“七大体系”;“八”:统筹八方力量,实现资源整合、资金融合、力量汇合,助力脱贫攻坚战役胜利;“九”:摸清核实“九类弱势人群”底数,托实社会保障底板,实施少数民族“整族提升、全族脱贫”计划,确保脱贫摘帽、全面小康“一个都不能少”;“十”:全面实施精准脱贫“十大工程”。
截至目前,全县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均达到3500元以上,少数民族整村易地搬迁29个,实现安全住房全覆盖,贫困发生率降至1.82%,贫困户、村、乡、县各项退出指标全部达标。
为确保实现2017年“开门红”,禄劝已制定《2017年一季度开门红工作方案》,突出重点抓产业,抓好春耕生产,做好烤烟育苗,组织好中药材和特色养殖项目;做好农业生态游、温泉休闲游等的宣传推介;继续做好电商扶贫工作,以项目大投资带动经济大发展,同时,不断推进道路、水利、农房等基础设施建设。未来,禄劝将认真贯彻落实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努力探索一条适合自身实际的跨越发展之路。(昆明日报 记者钟士盛报道 杨艳辉/摄)
寻甸县委书记何健升:
走好一条路子 打赢一场战役
寻甸作为省会城市中为数不多的集“民族、贫困、山区、老区”四位一体的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必须在全省和全市的发展大局中找准定位,按照市委明确的“城市生态涵养区”这一目标来谋划推动寻甸“十三五”时期的发展。寻甸县委书记何健升说,在全面深化省、市、县情认识的基础上,寻甸提出了打造“四区一城”的发展思路和目标定位。
2016年12月29日,寻甸县委召开干部大会,组织全县党员干部通过会议、电视、网络、报刊等平台,深入领会省党代会报告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围绕省党代会提出的奋斗目标和工作措施,结合全县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和“十三五”规划,进一步明确了寻甸“四区一城”的发展思路,并对脱贫攻坚、产业发展、项目建设等各项重点工作做到了早谋划、实安排,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
在努力打造“四区一城”发展格局的同时,寻甸还把昆明“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这一目标落实到全县的实际工作中,“走好一条路子、打赢一场战役”。
走好一条路子,就是坚持走好绿色发展之路。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贯穿各项工作,着力构建绿色产业体系。目前,寻甸正坚定不移地加快构建“一带一廊一圈一格局”产业布局。由生态地图引导产业布局,坚持生态优先,推进绿色发展,正确处理环境保护与发展的关系、与维护群众利益的关系,把生态建设放在第一位。强化生态涵养区建设,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加强清水海水源保护区、牛栏江水源保护区、黑颈鹤自然保护区等“一海一江一区”保护,确保牛栏江、清水海水质稳定达标。
打赢一场战役,就是坚决打赢脱贫摘帽攻坚战。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寻甸通过市人大的牵头帮扶和北京朝阳区的对口帮扶,以及省市60余家挂包帮单位的倾力支持,全县的脱贫攻坚进入了“快车道”。去年寻甸2个贫困乡镇、16个贫困行政村、1.8万贫困人口脱贫出列。今年,寻甸将坚持把党建扶贫“双推进”作为实现脱贫攻坚的有效抓手,让党建工作在脱贫攻坚中发挥支撑作用。紧盯“两不愁、三保障”的脱贫目标,围绕“两出、两进、两对接、一提升”工作思路,精准实施好“七个一批”脱贫工程,特别是要积极抢抓省市“五网”建设机遇,以路网、水网、互联网为重点,全力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切实增强贫困地区发展后劲,奋战四百天,坚决打赢脱贫摘帽攻坚战,确保今年如期实现脱贫摘帽,15349户51714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如期脱贫,决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决不让一个贫困村落伍。(昆明日报 记者杨阳报道 杨艳辉摄)
版权声明:文章来自于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
上一篇:上一篇:河北北三县将与通州统一规划 但不等于归入北京
下一篇:下一篇:【代表委员联合访谈】好家风:“摇摇篮的手,就是推进世界的手”